Projects overview
Americas projects
Asia projects
China projects
International Daoism Forums
Daoist 8 Year Plan
Daoist Ecology Centre
Mao Shan Declaration
Urban Conservation
Buddhist Mountain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 Wildlife
Education and water
Faith in food
Faiths for Green Africa
Green pilgrimage network
Living churchyards
Long-term plans
Major ARC events
Migration
Religious forests
Retreats
Sacred gifts
Sacred land
Values
Wildlife
Other projects
Archive
 
ARC Home > Projects > China projects :
Daoist Ecology Centre | July 2006 Daoism and Conservation workshop | Daoist Monk describes his ecological awakening

Daoist Monk describes his ecological awakening

道教生态观与现实意义

(The Daoist Perception of Ecology and its meaning for today) (主讲人:楼观台道观 任兴之道长)

Master Ren, senior Daoist monk from Shaanxi province, tells his personal story of the building of Tiejieshu Ecological Daoist Temple. He says the process awakened him to the role of Daoism in environmental issues. “It made me think quite differently about the environment, and how we, as Daoist monks, can protect it,” he said. He urges the 13 other Daoist monks present to be aware of the role of Daoist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o bring this message back to their temples.

生态危机是当今人类发展的最大障碍,如何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调整人们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提高环保意识,是当今人类面临新的思考。“随着近代工业文明的辉煌,人们并没有创造出一种与环境共存共荣的文化。恰恰相反,现代文明的异化,把我们一步一步地引入了一个充满危机的困境之中”(张继禹《道法自然与环境保护》)。资源贫乏、臭氧空洞、沙尘暴等等人与自然的矛盾突出,使人类生存环境遇到新的挑战.而道教倡导的仙道贵生目标和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将唤起人们对“道教生态观”的重新认识和研究.

一 道教生态观

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尊重、宽容与和谐是捍卫人类生存环境的一场运动,而道教更应是这场运动的一支重要力量。现时代的伦理道德不仅存在于人与神、人与人之间,而且更存在于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正如(<<黄帝阴符经>>第二章)所说“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由此,我们有责任在精研道教义理的基础上,对它进行挖掘和整理,将其转换到注重道教内涵的现实社会价值。<<荀子>.>讲:“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命亦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作为域中四大之一的人,有气、有生、有命、有义,就应该去深度认识自然,使人与自然之间真正做到“天人合一”和谐共处。

法自然、宗无为,发挥道教崇尚自然的精神和尊道贵德的思想理念,返朴归真,让大地绿起来,让天蓝起来,让水更清澈.在享受大自然贡献给人类丰富的物质和美丽的同时,从我做起共同关注环境,热爱自然,关心身边的一草一木和生灵。正如绿色和平运动者所说:“生态学教育我们,人类不是这个星球的中心,整个地球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地球,也应该像同情自己一样同情一切生命形式----鲸、海狮、森林大海”。“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与万物”(<<庄子>>天下),以此告诉人们在秉和精气的同时更不应傲视万物,拘泥是非,能与世俗混合相处。我们人类不是这个“星球中心”,也不是万物之唯一。作为人就应以天道为根本,以效法自然为主旨,遵循自然规律为途经,.用义来辩别事理,用理来规范行为,用心来善待万物.“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道德经>>第八章)。人应如水之德,万物才会茂盛,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共处,人类社会才能健康发展。

二 自然和谐的人间仙境

道教在形成和发展中,倡导仙道贵生,尊重一切有生命的万灵,习道德以求静养性,持心斋以凊心寡欲,炼养丹药以求长寿,度符籙以通神,开宗立规以自律其行,设斋醮以求度化。而在修建廟宇时独具匠心,巧夺天工,为构建人间仙境,不遗余力地寻找“风水宝地”,由此而创造了中华特有的堪舆学,同时也营造出“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的人间胜境。

道教为了把自己栖身学道修真的场所营造成现实中的人间仙境,主要致力于理想境界的构建,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题下,因地依势营造出一处处环境优美、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庙宇生态文化,在庙宇和自然相互衬托下显得一切是那么自然和谐。

三 道教环保意识与价值观

人在山中即是“仙”,古人造“仙”字时是有意还是无意将“人”与“山”两字相合为“仙”。道教对仙的解释更让人浮想连翩,仙之本体是人,而人在山中即是仙之说透露出仙即山之灵之魂,由此就有了“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之赞誉,而大山就成为古人们幻想通往仙国天界之梯阶,甚而产生了古人对自然界大山的崇拜和尊敬,并引出历代帝王登山祀天的庄严场面。古人在对自然界山﹑水的敬畏到崇拜,从崇拜到保护的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也孕育出道教早期保护环境的朦胧意识,为现代“生态学”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今天留下了一处处山青水秀的洞天,一座座山峰峻奇,鸟语花香的人间胜境。当今人们却都不懂得珍惜爱护和欣赏,而是向大自然肆意地去索取,人们在举杯庆贺自己的丰盛成果的同时给人类带来的却是环境危机。一座座青山变为荒岭,一条条河水断流,一处处年青矿藏被开采,使水土大量流失。而大自然回敬给人类的是沙尘暴、酸雨,使桑田变戈壁。这种现代工业文明的异化及价值观的取向,不得不让人类深思。在道教认为:“人类财富的多寡,并不是以拥有多少金银珠宝为标准,而是以自然界的生命兴旺与物种多少为评判”(<<太平经>>中<<分别财富法>>)。道教对财富的评判为现代人类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重新定位应该是一种积极建康的导向。

四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人类的生存环境现已受到严重危胁,是否就没有任何出路呢?从道教理论和“生态学”看,二者对环境的认识是一致的。自然界的物质是循环往复地在转化。老子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道德经>>第十六章)。由此启迪,人类应模拟自然,建立循环性自然和社会状态。如植物经过光和作用,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提供给消费者消耗,消费者产生的废弃物及植物本身的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又转化为无机物,返回环境,供植物重新利用。通过效仿自然循环系统,从而提高人类对资源的再生利用。 五 现代都市的生态环境

在现实生活中或许我们还没有认识到,人类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地球。都市中一座座高楼大厦一夜之间拔地而起,向往着现代都市的“水泥丛林”不断的在扩展,给都市环境制造着废气、瘟疫、噪音,不明病因时刻在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就有一些人放弃都市繁华嘈杂的生活,搬到郊区乡村,去享受清新的空气与安宁。这种逃离式的搬迁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时候人们更应该面对现实,调整居住观念,改善居住环境。道教在自己栖身居住地的构建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道教的宫观多数都远离尘嚣,清静安谧,林木茂盛的大山或翠绿水秀的平川,很少污染与喧闹。这种融于自然的简朴生活方式,对生态保护的可持续性更值得人们去学习,而道教所向往的理想境界和对现实人间仙境的营造,给我们都市建设及改善人类居住区提供了可参考的榜样。

以上所述,是在拜读了张继禹著的<<道法自然与环境保护>>一书后,对“道教生态”学说的几点体会。文中引章据典的词句也不一定恰当,并以浅薄的道教知识对“道教生态观”作了表述,不当之处请同仁指正。

六 关于太白山铁甲道观实施生态建设的设想

首先介绍一下铁甲道观的由来。其次,谈一谈在铁甲道观中如何实践道教的生态观,真正把这个道观建设成一个具有示范效应的生态道观。



1 太白山铁甲生态道观的历史及现状:

太白山铁甲生态道观位于西安市周至县厚畛子镇以北,距厚畛子街约10里,南离佛平老县城约40里。道观原名叫铁匠树太白庙,始建于汉平帝刘衍年间。庙内主供三大“太白神”,并将“铁甲神”以灵官的身份同时祭奉。每年古历六月初九至七月初九为古庙会,山上山下所有庙宇同时举行宗教活动,场面壮观,朝山人流不断。铁甲庙所在地是登太白山必经之处,当地人称此庙为太白山的驿站,并且是上山第一庙。历史上一直香火兴旺,教务活跃,善信及登山者往来频繁。也是太白山四方众多太白庙中最古老的一座道观。

这里依山傍水,古树参天,树林中还不时飘出阵阵清馨的香气。走过一片树林,趟着几块过河“趔石”,迎入眼帘的就是这棵被称为“神树”的铁匠树,枝繁叶茂,树枝上挂满了红色的丝线和布条,丝线、布条似乎同时也记挂着人们一次次的祈求和美满的祝愿。“铁匠树”学名叫铁甲树,属壳斗科,树龄距今约3000年,生长期慢,质硬如铁,因此,当地人称其“铁匠树”。相传,古时四川某县令清晨洗脸时忽见盆中有一树影,活灵活显,清晰可见,树枝风吹而朝北,随即描其树影往北寻访,后遇一鹤发长者(据传是“太白神”)指点,寻至太白山下之上山路口,见一处道院前一棵大树如其描影,前去告知庙主,此事传开后被当地人尊为“神树”,并称铁甲树是“太白神”的守山将军,从此,铁甲树与太白神同时接受着人们的祭拜。当地人习惯将“铁甲树太白庙”简称“铁匠庙”。而以树冠名的太白庙在太白山区域内仅此一座。

太白山自古山峰奇险,林木茂盛。从古至今也引来了无数隐士、仙家追逐着他们的理想。由于太白山海拔高约3700多米,平均可居住期四个月,所以,就有“太白积雪六月天”之说,山下周边并建有多处太白庙,形成了独特的“太白神”文化区域。 据当地长者回忆,铁甲树太白庙“文革”前有一位姓毛的道士一直在主持庙务,“文革”开始后逼迫离走,庙宇逐渐荒废。八十年代末,当地善信自发的捐物对庙院进行了平整,搭建起几间简易的房屋,以供居住和供奉“神像”,使庙院又有了生机。九十年代初,当地群众强烈要求恢复开放“铁甲树太白庙”,为了规范宗教活动,经县宗教局同意由楼观台道观代管庙院的恢复工作。我道观经研究派孙信明(于2004年已羽化)道长主持庙务,通过对山上自然条件的分析,在创造和完善信仰环境的同时以人为本,先解决人的生活及住宿问题。楼观台道观拿出两万余元及善信的捐助,2002年秋,建起了七间住房,中间三间临时做为供奉“太白神”,其余为生活用房。经过多年的努力,并在林业部门及当地群众的支持合作下,庙院基本上具备为善信提供过宗教生活的条件。2003年底,我们向县宗教局请示,将“铁甲树太白庙”给予批准开放,2004年11月正式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隶属楼观台道观下院统一管理。同时将“铁甲树太白庙”正式更名为“太白山铁甲生态道观”,并确定由我为负责人。从此这座深山古观将以新的姿态健康发展。

2 铁甲生态道观的源起与设想:

200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厚畛子结识了“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中国事务负责人刘晓海博士。当时我正计划筹建铁甲道观“太白殿”在同刘博士交谈中得知,“基金”与厚畛子林场正在合作建一座“熊猫度假山庄”,“山庄”的收入将主要用于大熊猫保护方面,此项目作为“2003年献给地球的礼物”。交谈中刘博士向我们讲到一些国外关于环境保护及生态理念的一些事,对我甚是启发。当问及铁甲道观建设中有什么设想?我说计划将来在道观外围建一个“森林浴场”。在此之前我思想中对生态保护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森林浴”的概念最早萌生于十几年前我在龙门洞常住时,每天清晨去林中“静坐”时的一点感悟。清晨正是阴气下沉、阳气上升交会于地面之时,在林中不论是“静坐”还是散步,那种泥土及树木、花草特有的清馨香气笼罩着整个身体,仿佛沐浴着天然的“香蒸浴”,使人真正体会到返归纯朴天真的本性,似乎与万物相容一体。

森林浴,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多年来计划选择一块适宜的地方和环境,营造出现实中的这一场景,最终选择了铁甲道观。由于整天忙于事务,无暇对“森林浴”概念作深入系统的去完善,直到2003年秋,刘博士偕同“基金”秘书长专程来楼观台走访,请我把“森林浴”设想能整理出可操作的方案,“基金”计划将“森林浴”项目作为“2004年献给地球的特别礼物”。当时让我着实既惊喜又渐愧,惊喜的是我的“森林浴”梦想就要变成现实。惭愧的是我的道教理论知识浅薄,要拿出理论依据及系统的方案着实让我紧张。之后,我临阵查阅了相关经典资料,理出几点粗线条思路:一是结合道教养生理念返朴归真,和光同尘;二是体现道教崇上自然清静无为,天人合一;三是通过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悟老子所讲“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之内涵。带着几点肤浅的思路,我去见我的老师樊光春教授,请他给予指导和理论上补充,经多次探讨,樊教授建议邀请几位研究道教的专家实际地考察一下。2004年5月我们邀请省社科院、陕师大和西安日报社五位专家前往铁甲道观,对实际环境进行了考察,地点选在道观与“熊猫山庄”之间,并对我提出几点思路和“森林浴”之称作了深层次论证,并将“森林浴”概念之称,定名为“天谐园”天谐园取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天、地、人三者相容、和谐。使精神之体与生命之源共同健康。以此,达到身心和谐与道合真。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河上公在注释中说:“道生一,一生阴阳,阴阳生和气而化天地人,天地人共生万物”。天地人在自然界中互不相伤,三者是天生、地养、人和的相互和谐关系,如《黄帝阴符经》讲: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即安”。只有相宜、相安才能体会到“天谐园”中和风香气,只有行自然之法才能相融于天地之间。天地间最美妙的声音是“天籁”之音,人世间最美好的地方是“天谐园”。

天谐园—森林浴场,与2005年春建成。使我多年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从此,使我与太白山也结下了不解之缘。说来也巧,于此同时后畛子林场邢晓育厂长,给我介绍了一位新朋友—赵效民先生。他是“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联盟”中国事务首席代理。赵先生告诉我“联盟”得知我协助“世界自然保护基金”完成了天谐园—“森林浴场”的项目,还在筹划建“生态道观”,“联盟”决定协助我共同完成此项目。因项目合作之事,我与赵先生来往较频繁,与其说2002年与刘博士的相识,使我对“生态保护”有一点朦胧认识的话,而之后与赵先生的接触,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观和信仰观。后来又结识“联盟”秘书长彭马田先生(英国人)与何晓昕女士,更使我深感羞愧,往日朗朗上口的经典章句,在西方人思想认识中就变成了具有现实的社会功用;往日的晨钟暮鼓,照本宣科的诵经方式,到头来,只知其句,未解其意,自以为是,妄称是道。一次次长谈犹如一次次梦醒,自愧是栖居“仙境”不知学,身处宝中不识宝。回首往日真乃是:玄门十数载,虚度佳年华,入世未有果,应世犹稚童,与君缘相识,方醒黄粱梦。

值得庆幸的是,“铁甲生态道观”工作进行的很顺利,经协商“联盟”无偿捐资;楼观台道观负责人规划;厚畛子林场承建。并于2005年古历九月十三日吉时“太白殿”正式动工,主体建设已于2006年5月中旬完工。

铁甲生态道观,建设工作虽已展开,但其功能设想还并不完善。由此,促成今日“道教生态保护教育座谈会”的举办,邀请各位老师及道长共聚一处,挖掘和探讨道教理论与生态保护的现实社会价值的同时,请各位老师和道长各抒己见,对完善“铁甲生态道观”的建设及现实功能,共献良策,为把中国道教第一座“生态道观”建设成人文型、环保型为一体的示范教育基地,让我们共同努力,使今天的这份努力对推动“道教生态观”的宣传产生深远的社会意义。

任 兴 之

2006年7月12日写于楼观希声堂

< to previous page to top of page to next page >
ARC site map



   
 
Related information

Basic teachings of Daoism
A brief summary of Daoist beliefs
July 2006 Daoism and Conservation workshop
The inaugural workshop on Daoism and Conservation at Taibaishan Ecological Temple was attended by 14 monks, representing 10 major Daoist temples from Shaanxi and Gansu provinces
September 25 2006:
With Deep Sadness
It is with deep sadness that we announce that Jill Bowling, trustee for ARC, head of conservation for WWF-UK and friend to many of us here, died on Saturday, in a helicopter crash in Nepal where all 24 passengers and crew were kil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