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ARC
中国合作伙伴
新闻
 2015年9月10日联合国电台报道
 2015-9-8 联合国信仰与可持续发展会
中国佛教
儒家
道教
中国项目
相关资料
多媒体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相关链接
 
ARC Home > 新闻 > 2015年9月10日联合国电台报道 :

2015年9月10日联合国电台报道

2015年9月10日联合国电台报道(UN Radio China)

中国学者:宗教信仰界应将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纳入核心教义

为期两天的“未来的信仰”(Faith in the Future)大会9月9日在英国城市布里斯托尔落下帷幕。大会通过“布里斯托尔承诺”文件,为今后10年宗教信仰界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制定指南。与会的清华大会哲学系教授卢风和陕西省中国(口误,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樊光春在接受联合国电台的采访时表示,宗教界将可持续发展理念纳入核心教义对帮助落实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郑南的报道。

  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总部位于英国的非赢利组织“宗教与保护联盟”(Alliance of Religions and Conservation)共同举办的“未来的信仰”讨论会9月8日至9日在英国城市布里斯托尔举行。与会代表围绕宗教组织如何对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给予支持进行了讨论。参加此次会议的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卢风向记者表示,不同的宗教应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真正融入到各自的教义中,并将其落实到其道德行为规范中,这样做会对可持续发展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

  卢风:“今后(各宗教)应充分重视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以及通过他们自己的生活为改变气候变化作出贡献的重要性。我认为这需要在宗教教义和教规上做出改变,不能简单坚持以往传统的信仰,一定要把可持续发展信念真正纳入到他们信仰的核心信念中。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把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当作自己做为一个教徒必须履行的责任去做。我这么说不是说非宗教徒就没有责任,实际上谋求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应该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在根本上,对于每个人来讲,要体现在个人生活和消费上。如果宗教真的把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节能减排、过着物质上简朴的生活的原则纳入他们的核心信仰中,我觉得他们比世俗人更容易做到这一点,根本上还是要在信仰上去改变,因为宗教徒区别于世俗人在于其信仰跟世俗人有所不同,他们信仰某种超越的东西,超越世俗利益的东西。在21世纪,宗教徒如何把自己超越的追求-超越金钱、超越物质享受的追求提到信仰的核心中去,把它真正地贯彻到自己的生活中,这才是宗教徒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最重要的任务和目标。”

  卢风还指出,不同宗教应弱化各自的排他性,更多吸取儒家和而不同和彼此宽容的思想,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宗教冲突,促进共同的和谐与进步。

  另一位出席此次会议的代表、陕西省中国(口误,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樊光春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中国5大宗教的诞生和发展过程中一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从古代两千多年到现在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做了许多有益尝试,而民间的行动也得到了官方的认可,以共同推动环境保护以及消除贫困等方面的工作。

  樊光春:“从中国传统宗教道和儒教还有佛教来说,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宗教提倡的是简朴的生活,对于实现整个社会提倡节约、低碳的生活、保护资源和减少碳排放量是很有意义的。第二,这几个宗教特别强调要用慈爱之心对待人群、对待自然,所以对于弱势人群与贫困人口,他们都会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包括从心理方面或是从物质方面给他们帮助。”

  樊光春指出,当今宗教不和乃至发生冲突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与宗教团体之间互相沟通不够有很大的关系,而在全球化的时代,不同宗教应该加强沟通交流,共享各自具有包容性的教义,搁置和克服不适于宽容交流与和谐发展的教义内容,这样才能达到共同发展与和谐的目标。

  樊光春:“在过去的一些年代,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宗教在这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够,现在到了一个能够很好发挥它们作用的时代了,而且现在从中国的宗教界来说,确实是在往这个方向走,不管是以前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还是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都在努力地往前走。”

  郑南,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




to top of page
ARC site map